首页 > 历史文化 正文

历史文化

像春天般温暖

稿件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: 2021-03-05 10:28:08
分享至:

  如果你是一滴水,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?如果你是一线阳光,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?如果你是一颗粮食,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?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,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……

  即使穿越了半个多世纪,在人们心中,《雷锋日记》里的文字依然如春风般温润,雷锋的模样依然阳光而清晰。

  每年三月,与春日一起抵达的,除了蓬勃生发的力量,还有一个温暖的日子——学雷锋纪念日。雷锋,是响彻大地的名字。“信念的能量、大爱的胸怀、忘我的精神、进取的锐气”,雷锋精神如一盏明灯,照亮了几代人前进的方向。

  他宁肯自己饿肚子,而把每人分得的饭食让给战友,还谎称自己肚子疼,让战友帮帮忙;他冒着秋雨,把抱着孩子迷路的大嫂送回家,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,自己被雨淋着;他不舍得买汽水,却把积攒下来的钱捐给了灾区……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,他的壮举融入了生活中平凡的每一天,融进了他做的每一件小事。

  我对热心肠和做好事的启蒙,就是从知道雷锋这个名字开始的。有一年冬天,村里小学的围墙倒了。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带着他的聋哑人弟弟,持着铁钎、锤子,在冰天雪地里搬石头修墙。老人一边砌墙一边哼着小调,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,虽是严冬,他身上却冒着一股热气。午饭时,他俩就坐在学校的台阶上,吃咸菜,啃馒头,有路过的同学会不时给他们的水杯里加开水。那时幼小懵懂,我问母亲:“没人给工钱,也没人管饭,伯伯为什么要帮学校修围墙?”母亲摸摸我的头,说:“因为他是党员,是雷锋。”

  心里有些种子,是在被温暖感染后悄无声息埋下的。

  那时,隐约知道如果一个人做了好事,会被称赞是雷锋。后来,对雷锋的了解越来越多,读了热情洋溢的《雷锋日记》,看到了有着灿烂笑容的雷锋照片,还知道了感人的雷锋故事……一个朝气蓬勃、乐于奉献的雷锋仿佛就在我眼前。

  我参军到了部队后,对雷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记得新兵刚分下连队时,连队每月评一次“学雷锋标兵”。为了评上标兵,一些战友开始了自己的“计划”,有的给炊事班帮厨,有的天不亮就去打扫厕所,有的给生病的同志做“病号饭”……我呢,早上烧锅炉为战友们打开水。烧了好几天后,怕战友不知道我的事迹,就选在大家集合的时候,众目睽睽之下把开水送到每个班。

  班长似乎猜出了我的心思,语重心长地说:“学雷锋不是为做好事而做好事,而是一种温暖别人的行为自觉,很多时候都是举手之劳。比如,公交车上让座、斑马线扶老人过街……”我听后羞愧地低下了头。

  “帮助别人”是件很美妙的事情。我们小区附近的菜市场,有位卖水果的大哥,他一人带着两个孩子。三口人挤在一间小屋里,一间屋子半间炕,被褥很单薄,孩子每天趴在床上写作业。母亲去买菜时总会照顾一下他的生意。有一次,家里换了新被褥,我说旧的送给他们,他们肯定开心。我就用绳子一系,准备送去。母亲立马叫住了我,说:“你这是准备去施舍?”说完把床单、被罩放到洗衣机里,等洗完晒干,她叠得整整齐齐,用袋子装好,对我说:“你哪天悄悄放到他家门口。”

  小事虽小,但要做好。当我们对平凡生活中的温暖与感动有了自己的体悟,便能看到光、萌生爱。

  之前看过这样一则新闻:在一家餐馆里,“身无分文”的顾客只需向店员点一份“套餐A”,便可以享用一顿免费餐,店家唯一的要求是“希望在你有能力的时候再去帮助他人”。七岁的女儿在看到新闻后,疑惑地问我:“那些吃到‘套餐A’的人会不会去帮助他人?”我没有直接回答她,而是反问:“你会吗?”她使劲儿地点点头。我相信那些吃到“套餐A”的人会成为一名温暖的传递者。

  提到温暖,总会想到春天。每年春节过后,我都会关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,那里有很多温暖的故事。万佐成、熊庚香夫妇的“一元抗癌厨房”,寒来暑往十七载,这不同寻常的烟火气抚慰着身患疾病的人,氤氲出亲情的味道;35岁的武汉快递小哥汪勇,以凡人之力,书写了一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传奇。在他的感召下,越来越多的人在疫情最艰难的时刻,成为风雨中的摆渡人……

  感动常在,温暖常存。被这些故事洗涤心灵的时候,我留意到一个事实,那些平凡的感动,几乎都与雷锋精神有关。“助人为乐模范”郭明义被人称为“雷锋传人”;“全能型教师”张玉滚是“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”;“医者仁心”的梁益建说“雷锋是很伟大的,我要赶上他还差得很远”;“抗疫英雄”张定宇说“我们这代人,都是读《雷锋日记》长大的”。

  雷锋,给人们带来了温暖,任时光飞逝,这暖意依然留存。如今,我们身边正有千千万万个崭新的、鲜活的雷锋,把真善美扩展到更为深远的时间,延伸到更为广阔的空间。(作者:陈军,单位:云南省大理州纪委监委)

>>><<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