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历史文化 正文

历史文化

竹林深处有人家

稿件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: 2022-04-29 09:51:12
分享至:

  果真是海,竹子的海。千棵万棵的竹子紧紧依偎在一起,青绿的躯干,青嫩的叶,或齐刷刷地指向蓝天,拥绿、伟岸;或侧伏成一线,作掩鬓托腮状。风平叶静,绿竹呢喃无语,苍翠欲滴。风过处,修篁攒动,满山叶声哗然,犹如惊涛拍岸。一年四季,这里春夏秋就有了绿海;冬日一片银白,北风凛冽,卷起千堆雪,这里又成了偌大的雪海。真是一片绿葱葱又白茫茫。

  不像蜀南的竹海,有南竹、慈竹、紫竹、罗汉竹……竹子的品种繁多,姿色各异。这里说是竹海,其实只是毛竹的海。当地人称毛竹为“苗竹”。苗竹枝繁叶茂,四季青翠。粗粗的躯干,细细的枝叶,粗粗细细,却一样的风情万千。品种虽然单调,但单调自有单调的好处。春天,一样的春笋从地下冒出,此起彼伏,噼噼啪啪,满山都是竹子同声拔节的声音。竹根在地下盘根错节,鞭芽生长繁衍,孕笋育竹,竹养着鞭,鞭养着竹,一鞭如链,将山紧紧地捆绑在一起。安徽天柱竹海,名副其实地做着海誓而山盟,鞭不烂,海不枯。

  竹海深处有人家。这里人家有方姓、刘姓、张姓……人数最多的却是杨姓。杨姓在宋绍定元年由江西鄱阳湖迁徙而来。后人见此地形如凤,有百鸟来朝之势,便凿井筑室,先是建了两间小屋,后子孙繁衍,终成规模。到清朝就有了杨家老屋、杨家花屋等。老屋大大小小多间房,共有一个门厅、中堂与后堂,三进院落,四水归堂。从横梁上挂的“荆萼常荣”“翰苑储材”“劲节凌霜”匾额中,让人依稀领略到太尉遗风以及杨氏曾有过的繁盛。只是如今燕去楼空,无人问冿,让我心底也顿生一股苍凉之感。

  杨家老屋、杨家花屋……杨氏人口多了,自然就得有宗族祠堂。杨氏祠堂坐南朝北,屋后青山迤逦绵延,屋前溪流潺湲。与老屋一样青砖小瓦,翘角马头墙。祠堂由前厅戏楼、中厅“四知堂”、后厅寝堂三进院落组成。进门就是古戏楼,古戏楼飞檐翘角,雕梁画栋,花鸟禽兽浮刻,有模有样,栩栩如生。这戏楼说是为当地高腔、弹腔、黄梅戏等戏曲的形成作过贡献。只是曲终人散,再也没有往日的丝竹锣钹、咿呀之声了。但祠堂名曰“四知堂”,显然是杨家一族在提醒我们,他们是西汉太尉杨震的后代。祠堂里,杨氏先祖牌位与戏台上“杨家将”的传说互为印证,真实与虚幻在这里融为一体,似乎在说,杨氏家风有“四知”,竹子层层有“节”,这一方竹海掩映的世外桃源,曾是怎样的天人合一,相互砥砺,都讲究一个高尚的节操!

  走出杨家祠堂,见门前溪流中有一块巨石突兀,如卧如立。朋友告诉我,这块石头名叫“猫儿石”。细看那巨石,果然不俗。其浑圆无凿,却有一缝如眼,似眯似闭,仿佛心如明镜,仿佛心有丘壑,活脱脱就是“天知,神知,我知,子知”的样子。心想,这哪里是猫儿石,分明就是大自然的一种暗示。遂在心里为其命名,曰“四知石”。(徐迅)

>>><<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