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历史文化 正文

历史文化

旧书情思

稿件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: 2023-10-27 09:48:55
分享至:

  听得一位乔迁新居的朋友说,搬家时,把家里的旧书处理了,只带了一些新书过去。他认为,再等几年就退休了,不需要坚持学习继续充电了。那些旧书,特别是当年工作起步时的业务书籍,似乎没有价值了。

  我也算是爱书之人,对旧书有着很深的感情。早年收藏的业已发黄的旧书,是我求知途中的老朋友。一个人“好读书”的习惯,往往是从小养成的,其中就少不了那些旧书的功劳。书籍给我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。我的学生时代,读物不多,偶尔找到一本,那真是如高尔基所说的,“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”。这种如饥似渴,在图书品种繁多的今日,估计已少有人能够体会。那时的图书来源,主要靠互相借阅。为此,爱读书的人常常省吃俭用也要买上几本书——手上有书,才能增加借书的“资本”。那时拥有的图书,虽然如今已老旧不堪,但它们就如患难朋友,最显真情。

  记忆中,我藏书是从连环画开始的。还不怎么识字时,便喜欢收藏连环画,后来,自然而然喜欢上了其他图书。早年在乡村上学时,只要有机会进城,都会想办法到书店买一本书。那时的书店图书品种不多,物以稀为贵,每读到一本新书,都如获至宝。后来进城工作,这些书依然没舍得丢掉。就是那些破损的连环画,也专门用个大纸箱把它们保存起来了。昔日的阅读时光,恍如隔世。现在看来,有些书并不高深,但在阅读过程中对我的影响不小,正是因为它们,使我很早就喜欢上了写作,梦想着自己的文字也能变成印刷体。

  最令我难忘的购书情景,也与旧书有关。记忆最深刻的有两次。一次是读中学时,某日,县新华书店运了一车旧书到学校来,放在一间教室里出售。对我们乡下孩子来说,那真是平生难见的盛事,面对书的海洋,大家震惊了。这些书,因为出版时间久,价格低廉,即使按原价,也不贵。可惜囊中羞涩,虽然动用了积蓄许久的零用钱,但经反复比较之后,仍只购得一本《倒序现代汉语词典》。数年之后,在城里读大学,某年国庆期间,市新华书店大量旧书打折出售,真是重大利好消息。那些日子,有空就往新华书店跑,淘金一般扎进书堆里。那时我已有一点稿费可自由支配,于是陆续买了几十本书。记得其中一本《高山下的花环》,只花了几毛钱,像捡了一个大便宜。

  旧书和新书相比,印制工艺相差较远,但那只是形式上的差别。在内容上,旧书未必就陈旧落伍了。物质方面,今人往往胜古人,整体文化素质也提高了很多,但一些“旧”却是经典,否则,为什么我们依然把《红楼梦》视为长篇小说的扛鼎之作?有些书的价值并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流逝,而且是经过了时间的检验。还有一些,则因为出版时间久远,市场上已很难找到,对于读书人尤其是刚好有需求的人来说,则更显珍贵。

  旧书如老友,与我相伴,给我力量。如今,也许有些旧书再也发挥不了作用,但是,那段岁月依然是值得回味的,那些经历依然是弥足珍贵的。不管自己如何“成熟”,也不能忘却那片“初心”。(李伟明 作者单位:江西省瑞金市纪委监委)

>>><<<